博客來e-coupon 噬罪人
噬罪人
噬罪人 評價
網友滿意度:
看書是一個最快增加"經驗"和"想法"的方式
你想過的、不曾想過的,
都有各式各樣的人把不一樣的體驗分享給大家
這也是我為什麼這麼喜歡讀書的原因~
但是讀書真的不能挑食,偶爾各式各樣的書
都要稍微看一下,才不會說在些關鍵時刻
缺了判斷的依據或概念>_
像是這次看了覺得很有收穫的噬罪人
就會是我想推薦給大家的書~
不知道就偏好而言看官喜不喜歡呢?
畢竟也要有愛才能把書看下去嘛!XD
另外附上我常用的折價券網站~
加入@Line粉絲團就能夠輕鬆拿~
推給大家試試看囉;) 博客來e-coupon傳送門
噬罪人
在下流時代,也要做幸福老人:利用共享生活創造老後幸福 ![]() |
老後兩代同垮 ![]() |
商品訊息功能:
商品訊息描述:
《噬罪人》
或許,我只是個噬罪人,每天吞噬著別人的罪惡維生而已......
有形的責罰,是否真能撫慰悲痛憤恨的心?
無形的責罰,又如何一輩子烙印於加害者之身?
一個立誓的律師,如何能捍衛法律,保有真我與感覺?
法律,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,只有人性才是!
台灣版《罪行》真實上演,挖掘人性中黑暗與光明間的模糊地帶!
律師將經歷千人以上的人生為靈感,幻化成一則則屬於台灣的寫實版故事,在追溯人性的本質中,透過故事呈現世間所有凡夫俗子的脆弱、慾望與溫情......藉由律師的社會之眼與正義之心,體會到情理法之間的衝突、糾葛,以及許多人生中無解的難題。
「當我們可以洞察人性的軟弱與自由的可能性,
我們才能體會身為人的主體性與珍貴性。」
--呂秋遠
§ 精采摘文 §
很多時候上帝的大手一揮,我們自以為是的成就、
美滿的人生、幸福的一切,從此灰飛湮滅,
我們也不會知道為何命運如此安排。 --
想要把他人塑造成妖魔,自己就必須是天使。
父母對於孩子而言,應該是天使,但是,他們是嗎?
就算是,也是背棄上帝的路西法(Lucifer)而已。 --
他們遞出了撤回告訴狀,十五年來的情感、恩怨,
在那天下午都結束了。但是我一直在想,是什麼樣的力量,
讓她願意接受,十五年、一千萬,換一聲對不起。 --
我始終沒忘記,當事人責怪我的眼神,他趴在桌上的眼淚。
或許,我只是個噬罪人,每天吞噬著別人的罪惡維生而已。 --下次不敢>
名作家/名主持人 吳淡如
作家/廣播節目主持人 吳若權
精神科醫師/暢銷作家 鄧惠文
人性的寫實演繹──《噬罪人》
「法律,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,只有人性才是。」這是呂秋遠律師在《噬罪人》書中說的一句話,讓小編印象深刻。呂律師認為,所有的訴訟都來自人性的悲哀與無奈,所以他總是用同理心去瞭解每個當事人,也因此所有委託人除了借重其法律專業外,也非常倚賴他的心靈鼓舞。在閱讀《噬罪人》時,小編也一再體會到呂律師所說的「人性的悲哀與無奈」!
有時候訴諸法律,不為別的,其實想獲得的只是對方的道歉而已,我們常說「人爭一口氣,佛爭一柱香。」就是這個道理吧!
像〈為愛落淚〉一文中的女子,她捨棄千萬賠償,只為了要負心漢說一聲對不起;在〈幸福就是〉一文中的女子,因有「克父」命格,出生後就被送到姑姑家扶養,二十年未曾聞問的父親,有一天忽然跟她說「孩子,我要彌補你這二十年來的苦,我想買房子給你。」就在她以為苦盡甘來時,卻又接獲父親要賣掉這房子的訊息,於是她找到呂律師展開訴訟,她要爭的不是房子,而是因為這房子是父親的道歉,她不能接受父親把道歉收回去。
而〈天使之翼〉講一位攤販父親為智障女兒討公道的故事。事情發生在夜市,年輕女子推著嬰兒車,在某攤販前講電話,攤販客氣的請她挪動一下,一則避免擋到攤位,二則怕油汙濺到嬰兒,但卻引發了女子和攤販的口角,女子口不擇言的罵攤販的女兒是智障,甚至在臉書公開發言「夜市攤販是流氓,請大家不要去買」的文字,並附上一張攤販女兒怯生生的照片,供人踐踏觀賞。不甘心女兒被白罵的攤販找呂律師幫忙,最後自詡為「高級知識份子」的女子出據了道歉函收場。這篇文章的最後,呂律師寫到「我反覆咀嚼『高級知識份子』這幾個字,到底誰高級,誰低級?又是誰有資格把人分等級?」這句話確實值得深思啊!
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律師這個角色,他可以是好人,有時也必須當壞人,但不管他當哪種人,都必須是善意的,因為「人與人之間的的互動,很多時候就是由一種善意,引發另一種善意。身為律師,可以把這種善意傳遞下去,無論結局如何,都令人感動。」呂律師如是說。當然,這樣的觀點也可以套用在每一個人身上,畢竟「與人為善」是永遠不變的真理。
《噬罪人》中有二十五個小故事,包括離婚案、父女訴訟、網路詐騙、販毒案、涉嫌偽造有價證券……每一個故事都與法律有關,也確實讓我們增加了不少法律知識,但更多的情節都在人性的觀照。它們讓我瞭解到「認罪」不代表真的「有罪」;理解到成熟看待多元文化這件事的重要性;也看到「在愛情的國度裡,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」這句殘酷的話有多真實;更發現許多事情從來都不是傻人想的那麼簡單……呂秋遠律師藉由生動的敘事、幽默的筆調,讓我們體會到情理法之間的衝突、糾葛,以及許多人生中無解的難題。(文/編輯部)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法院以外的人生,才是我們一生都要面對的課題
初次見律師,感覺正是一位講求效率,專業形象鮮明的律師,似乎無法和他溫暖感性的文字做聯想。不知是否受天平座的影響,律師的觀點從不偏頗某一方,總是跳脫對立,看到事情的本質,甚至有辦法剖析當事人的心境,律師總笑說這好像是天生的,但卻覺得他比一般律師,擁有更敏銳的觀察與願意理解的心來看待事情。換句話說,他常以理性與感性並用的方式為客戶解決問題,也難怪客戶們往往從一開始的委託,到後來甚至非常依賴律師心靈上的鼓勵,而我們也因為這樣的感動,積極爭取律師出書的機會。
在法院裡的攻防與糾葛,許多的關鍵其實是來自於人性,書中律師想要傳達的也是這個既現實又無奈的現況。太多的問題需要人們靜下心來思考,律師用具渲染力的文字,以不評論的方式將自己所歷經數千案件的心得,轉化成一篇篇的故事,這些故事有可能就發生在你自己或是周遭的人身上。
期盼讀者們能將這些令人動容故事的背後,律師想要傳達的訊息徹底的思索一番。在此與大家分享律師的一句話:「當我們可以洞察人性的軟弱與自由的可能性,我們才能體會身為人的主體性與珍貴性。」(文/三采文化編輯玫禎)
作者介紹
呂秋遠 律師
所有的訴訟都來自人性的悲哀與無奈,而外表嚴肅、內心柔軟的呂律師,總是用同理心去了解每個當事人,讓所有委託人除了借重其法律專業外,也非常倚賴他的心靈鼓舞。在臉書所發表的法律故事經常讓粉絲獲得感動與啟示,因此觸發律師出書的意願,希望更多人能藉此更深入的觀照人性,體會人生的無常!
宇達經貿法律事務所 負責人
東吳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
NEWS98 九八法律事務所 廣播節目主持人
專長:
證券交易法(內線交易)/公司法(股東會議、重整)/稅務法規/勞動法家事法
學歷:
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(專長金融制度、金融危機)
台灣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財務金融組(99級)
東吳大學法律系碩士(碩士論文:兩岸勞動法比較)
政治大學財稅學系學士
經歷:
立法院立法委員辦公室主任
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
英國下議院議員MP. Bob Blizzard法案研究員
臉書:請搜尋關鍵字「呂秋遠」
噬罪人-目錄導覽說明
Chapter1. 以愛之名
*阿爸的心肝寶貝
*幸福就是
*可惜不是你
*在屋簷上跳舞
*明天的我們是陌生人
*標準情人
*昨日夢已遠
*為愛落淚
*我是誰
Chapter2. 原 罪
*就叫我孩子
*黑夜以後
*下次不敢
*出走
*城裡的月光
*永遠保護你
*天使之翼
*親親姊妹
*沉默的母親
Chapter3. 意外人生
*一場意外
*沒有終點的流浪
*他在那裡
*家
*自欺欺人
*一場遊戲一場夢
*棋子
作者序
法院以外的人生,才是我們一生都要面對的課題
在從事律師工作的生涯中,最令我感動的事情,往往不是勝訴,而是訴訟以外的人性。
「律師」這個行業,在我的想法中,經常要扮演噬罪人(Die Seele des Bösen)的角色,不是「飾」罪,也不是「拭」罪,而是「噬」罪。從事這個行業的人,必須將當事人的痛苦與罪惡,具體轉化或適用於世俗的法律之中,協助法院使每個人可以適得其分。所謂的「適得其分」,就是讓人世間的秩序恢復應有的道理,而不是勝訴或敗訴。法院裡的正義,許多時候反而不是公平,畢竟法官不是全知全能,是以律師就必須要扮演法官的手腳,讓兩造的當事人可以取得平衡點。這個平衡點,不是為求勝訴不擇手段,而是恢復失衡的人性,畢竟法院以外的人生,才是我們一生都要面對的課題。
這本書的二十五個小故事,就是在討論人性的問題,其實法律只是附帶的議題而已,這也是為何我把這本書取名為《噬罪人》的原因。所謂的「噬罪人」,是在古老的基督教中擔任特殊職位的神官,他們通過在教堂外舉行某種儀式,赦免那些已經死去的人,洗去他們未懺悔的罪過,允許死去的人不因犯過邪惡而受到懲罰,而噬罪人往往會為了赦免某人的罪過,在必要時犧牲其他人。
律師,乍看之下,確實如此,這些人必須擔任世俗中「洗罪」的功能,在訴訟中必須犧牲對造,取得勝訴,因而洗刷自己當事人的罪,或是澄清自己的立場。然而,在執業生涯中,隨著自己心智年齡不斷成長,人事經歷日漸豐富,發現在所有的訴訟中,我們應該瞭解的問題,其實不是法律,而是人性。當我們可以洞察人性的軟弱與自由的可能性,我們才能體會身為人的主體性與珍貴性。因此,透過這些故事,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觀念,其實不是法律,而是人性。
《噬罪人》所說的故事,都與法律有關,但更多的情節都在人性的觀照。希望大家可以喜歡這些故事,這些故事都是可能發生在你我之間。透過這些不同的小故事,大家更能瞭解人性的光明與黑暗面,明白自己的軟弱與克服軟弱、達到內在自由的可能性。
法律,不能解決一切,人性才是解答。所以,我談的不是法律,而是人性。
幸福就是
曾為誰執着,也為誰失落,為誰畫你生命的輪廓,
愛沒有對錯,錯過才解脫,淚水終究能洗盡承諾。 --作詞:木蘭號AKA陳韋伶、黃婷
她拿著存證信函,蹲在大街上,不顧眾人的眼光開始哭泣。她聲嘶力竭的哭,眼淚不斷的往下掉。旁邊的一個男子走近問她,「需要幫忙嗎?」,她似乎沒聽到,反而跌坐在地上,像是孩子一樣的耍賴。
只是,她從來就是個沒有父母的孩子,當然也不會有耍賴的權利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她是個很清秀的女孩子,約莫二十出頭而已。她來找我的時候,脂粉未施,但看起來受到很好的照顧,應該也是很有教養的女孩子。她一開始就小聲的跟我說,「律師,不好意思麻煩您了。」
母女訴訟,應該有很不得已的原因,也應該是很長的故事,所以我調整了比較舒服的姿勢,請她把完整的始末告訴我。然而,她要開口之前,我注意到立刻她眼眶開始泛紅,似乎不知如何說起。然後開始放聲大哭,連會議室以外都能聽到,我靜靜的等候,等她心情平靜再說。
她的父親是某電器製造產業的高階主管,母親則是家庭主婦,她還有一個哥哥跟一個妹妹,「看起來」家庭和樂,就是一般的台灣中等人家以上的生活。然而,她對於童年的記憶,卻是十分恐怖與不堪回首。她的回憶,在四歲以前,雖然模糊,但是卻膽顫心驚。
因為她有「剋父」的命格。
出生後,「張半仙」批了她的命格,告訴孩子的爹,這孩子「生於申時,命帶雙魁罡,偏財甲木坐申金為絕地,屬剋父命格。」,張半仙的這番話,決定了她的命運,就是爹不疼、娘不愛。
知道她有剋父的情況後,父親積極的尋求解決之道。張半仙告訴他,剋父,也不是不能解決,只有遠離這孩子,幫孩子出養,或是托人為義父母,二十歲以後或許有機會化解。父親至此,積極的尋求派駐到國外的機會。四歲前,父親幾乎把她當做怪物,四歲時,她的印象就是,父母帶著她的哥哥與姐姐,一起派駐到美國,留下她一個人在台灣。
對於家裡,她的印象就是孤單。父親臨走前,把她託付給姑姑。姑姑當時已經有自己的家庭,但是對於這個姪女疼愛倍至。小女孩似乎很小就知道,自己寄人籬下,因此自動自發的做家事、陪伴姑父母,跟其他的表哥表弟也相處得很好。她懂事的樣子,讓姑姑經常感嘆,「怎麼會有人捨得這個小女孩?」
是的,就是有,而且是自己的父母。孩子八歲時,某日報海外版,突然出現這樣的訊息:「近從貴報海外版得知貴縣王小姐,擬收養一位孩子,適值我家有個小女孩,因從小寄養在親戚家。近年來我們又在美國求學,無論空間、時間、經濟上皆無法負擔,且自幼即未帶在身邊,心想在教育上與感情上,如果沒辦法多灌注給小孩時,不如送給那真正富有愛心與喜愛小孩子的父母,不知王小姐喜歡否?」
這封信引起很廣大的回響,許多人紛紛向這位「留學生」表達同情之意,並且願意收養這個小女孩。然而從父親那裡得到姑姑住址,因此前來探問的人,總是被姑姑一掃把打出門,惡狠狠的對訪客說:「這是我們家的孩子,說什麼也不會讓!」,最後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。但是對於小女孩而言,心靈上的烙印就是,「我是沒人要的孩子!」,她努力的表現不要更退縮,要更堅強,但是突然的敲門聲,總是在她的夢境中不斷出現,每個貌似和善,但是要帶她走的陌生人,成為她這輩子無法抹滅的夢魘,一再的出現在她的生活中,即使成年以後亦然如此。
她很乖巧,在國中畢業以後,她報考護校,因為她知道,姑姑沒辦法負擔她太多的學費,只有拿公費,才能減輕家裡的負擔。這些年來,她只透過姑姑偶爾叨絮的話語裡,知道他們一家人在美國過得很好,父親也沒有回來的打算,兩個兄姐都已經在美國念大學。她有時候沒有感覺,有時候心會刺痛,她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,但是姑姑溫暖的臂彎,一直是她的依靠。護校畢業以後,她開始在公立醫院工作,每天值班的生活很苦,但是她逐漸恢復了自信心,因為她可以幫助別人,也在經濟上可以支援姑姑,畢竟姑父已經走了,姑姪兩人相依為命,或許這樣的生活也不錯,她開始嘗試忘記,她那「剋父」的命,還有她「被剋」的人生。
她有了男友,雖然偶爾在他身邊的時候,會在惡夢中驚醒。但是男友強壯的臂膀,立刻把她擁進懷裡。他會靜靜的聽著她敘述彷彿不是自己的故事,姑姑如何的慈祥,把她視如己出,就像母親一樣的角色照顧她。她偶爾會掉淚,但是情緒控制得很好,畢竟這已經是天寶年間的過往,她不需要像白頭宮女一樣,細數明皇的無情,父親在二十年來未曾聞問,但是她有姑姑,每講到這裡,她就破涕為笑,就像是雨後的荷花一般的笑。
二十年後,父親回來了。
父親帶著全家,回到睽違以久的台北。或許是魔咒已經過去,父親開始嘗試跟她互動,即使是生硬的。一開始,她覺得驚喜,因為父親竟然認了這個女兒。隨之而來的,父親希望她搬離姑姑的家,「畢竟那是人家的生活,你都大了,不要打擾她。」
可是,她沒有房子可以住。
父親慷慨的跟她說,房子沒問題。孩子,我要彌補你這二十年來的苦,我想買房子給你。
她果真驚喜交加了。她小心翼翼的確認,父親是不是真的愛她。母親淡淡的說,「你就接受你阿爸的好意吧。」,她捨不得姑姑,但是父親答應她,願意幫她請看護照顧,而且她隨時可以回去看姑姑。她方勉為其難的同意,搬到新家去。
她住在父母的新房子中,感覺總有些不自在。房子是新的、人也是新的。她努力的要跟兄姐相處,跟父母示好,但是他們是沉默的,當一夥人開心的時候,她走進家裡,就一片死寂。她想,總要點適應期,她會努力的。
父親要她去找房子,她總算找到。經過兩次看屋,父母與她都相當滿意,離上班的地點也很近。因此父親匯款兩百萬的頭期款到女孩的帳戶裡,並且要她儘快的購買家具、搬家。
一切都很好,她想。應該苦盡甘來了,她的家庭,在二十歲的警報解除後,總算又破鏡重圓,找回了一家人。她可以把這個新房子,當做她與先生的家,以後她可以好好的經營家庭,重拾父母的愛。
是嗎?命運又跟她開了一次大玩笑。竟然有仲介打電話給她,宣稱有這個家的權狀,也有父母的委託,要賣掉這個房子。
她不懂,為什麼父親又變卦。她打電話去問父親、母親、兄姐,不是關機,就是推托不知。沒多久以後,就接到地方法院的民事庭傳票,父親主張這個房子,只是借名登記而已,要求女孩返還房屋。
這個訴訟,在我看來並不難。畢竟借名登記,必須要有合意,並且要能證明所有資金流程。然而,一開始的時候,訴訟並不順利。因為法官冷冷的看著被告:「你急什麼,以後你父母死了,這房子還不是你的。」
她急得眼淚在眼眶中打轉。不是,她可以不要,但是這房子是她父親的道歉。她不能接受父親把道歉收回去,這是她應得的!
審判不斷在進行。我們提出了種種的證據,包括剩餘的貸款,是由我們自己繳納、父親是因為彌補孩子,才會贈予房屋等等。法官沒有明白表示意見,但是看得出來,他認為父親給孩子一筆金額買房,對於借名登記而言。確實有可能。我們在「天下無不是的父母」的緊箍咒下,很辛苦。
不過,事情總是有轉機的,訴訟中,總會有人犯錯,只是這一次不是我,而且,我絕對不會犯這樣的錯。
就是一封信。
父親在第三次開庭的時候,決定使出殺手鐧。他交給了法官一封打字的信件,竟然來自於父親的妹妹,也就是她的姑姑。
信件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。姑姑痛斥這個姪女,性生活不檢點,經常在外與男人鬼混,得過性病,平常晚上經常夜歸,對姑姑極為忤逆與不孝,這些年來,姑姑一直容忍她,後來她甚至對姑姑罵三字經,因此被姑姑趕出去。
我們收到這封信的時候,法官臉色鐵青,我們也大驚失色。畢竟與我們先前的認知完全不同。她,真是這樣的女孩嗎?
我們把信件,連同信件下姑姑的簽名與指印,拿給女孩看。女孩沒有哭,她反問我,「你相信嗎?」
我,當然不相信,但是總要解決這個問題。有指印、有簽名,我要怎麼否認這是事實?傳喚姑姑當證人,應該可以,但是法官已經明白表示,姑姑年事已高,又臥病在床,如果傳喚不到,他不會堅持一定要傳喚。也就是說,這張證明,將會在法律上發揮作用。
我可以想像她父親得意的笑容了。
我立刻要她撥打電話給姑姑,並且錄音。她堅強的點點頭,拿起手機,開始撥打。
透過擴音,我聽到一個慈祥的老媽媽,在關心她的女兒。女孩問到,「你到底有沒有簽下任何文件?」;姑姑想了一下後,是這麼說的:「那天你爸來找我,問我現在好不好。我跟她談起了妳,要他好好的在以後彌補妳,不要再告妳了。他沒有說什麼,但是拿了一張空白的纸讓我簽名按指印。我問他什麼用途,他說,是要證明我的意識還很清醒,請我來法庭作證,要先這樣做,我就蓋了。」
聽到這些話,我以為她的線條可以柔軟下來,但是她卻開始放聲大哭,是那種聲嘶力竭的哭,跟原本她鎮定的表情大相逕庭。我想,她是心死了。
我們把這段錄音翻成譯文,交給法院。法官看到這段譯文,直接詢問原告的律師,「這是怎麼回事?」
原告律師似乎沒料到這一招,結巴的回應,「姑姑並不知道這是偷錄音,這種證據沒有證據能力,鈞院不應該列為證據。」
我冷笑回應,「你們的證據屬於偽造,才沒
語言:中文繁體
規格:平裝
分級:普級
開數:14.8
頁數:280
出版地:台灣
商品訊息簡述:- 作者:呂秋遠
追蹤
- 出版社:三采
出版社追蹤
- 出版日:2014/4/3
- ISBN:9789863421146
- 語言:中文繁體
-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綠髮晶項鍊
噬罪人